特朗普:对加拿大乳制品25%关税改成250%!威胁盟友对中国下狠手
2025年3月7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,对加拿大乳制品加征250%关税。华盛顿记者会现场,特朗普面对镜头"加拿大长期占美国便宜,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。"这一决定如同一枚核弹,瞬间引爆北美贸易关系。
没人预料到这一幕。分析师预计的25%关税在一夜之间翻了十倍。加拿大魁北克省乳业协会主席皮埃尔·拉布兰特当晚接受采访时声音颤抖"这相当于彻底封杀我们的产品。我们面临的不是竞争,而是灭顶之灾。"
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战并非无迹可寻。2018年G7峰会上,特朗普与特鲁多的不和已埋下伏笔。当时特朗普提前离开峰会后,特鲁多召开新闻发布会,称美国的钢铝关税"侮辱性",并表示加拿大"不会被欺负"。特朗普在飞机上得知后立即发推文,称特鲁多"非常不诚实且软弱"。
七年后,这笔旧账终于清算。华盛顿政治分析师杰克逊评论"特朗普从不忘记他认为的'背叛'。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。"
加拿大反应迅速而坚决。关税宣布后48小时内,加拿大贸易部紧急召开闭门会议,起草了一份长达37页的报复性关税清单。这份清单精心设计,直指美国关键选区。肯塔基州的波本威士忌、爱荷华州的玉米、北卡罗来纳州的猪肉产品赫然在列。
"我们知道麦康奈尔参议员对肯塔基州波本威士忌的重视,"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拿大贸易官员透露,"这不是巧合。"特鲁多在渥太华的新闻发布会上态度强硬"加拿大不会屈服于不公平待遇。我们准备好了全面反击。"
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·哈里斯随后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"交易"。3月12日,他在与加拿大财政部长的闭门会议上表示"如果加拿大同意与美国联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我们可以重新考虑乳制品关税问题。"这一提议揭示了特朗普政府的更广泛战略——构建针对中国的"贸易堡垒"。
哈里斯的提议在渥太华引起震动。加拿大外交部一位资深官员表示"美国想让我们成为他们对华贸易战的牺牲品。这是赤裸裸的胁迫。"
中国政府对此反应迅速。3月15日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农产品加征新一轮关税,重点针对大豆、玉米和小麦。中国加快了与巴西、阿根廷的农产品采购谈判。一位中国贸易官员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"我们不会被美国的贸易霸凌所吓倒。中国市场足够大,可以选择更可靠的贸易伙伴。"
艾奥瓦州农场主约翰·威廉姆斯感受到了直接冲击"我们的大豆原本有60%销往中国。现在订单取消了,价格暴跌。特朗普承诺保护我们,但我们成了炮灰。"2024年大选中,威廉姆斯投票给了特朗普。"我现在后悔了,"他说。
特朗普的谈判策略展现出其商人本色。3月10日,他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给予加拿大一个月的关税豁免期,让加拿大政府松了一口气。然而仅仅三天后,他突然取消了这一豁免,称"加拿大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"。这种突然改变规则的手法让加方措手不及。
"这是典型的特朗普风格,"哈佛商学院谈判学教授罗伯特·莫里森解释,"先给对手希望,然后突然收回,制造不确定性和压力。这在房地产交易中可能有效,但在国际关系中往往适得其反。"
3月18日,事态进一步升级。特朗普在俄亥俄州的一次集会上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言论"加拿大注定会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。我们每年给他们2000亿美元的补贴,却得不到任何尊重。"
这番言论在加拿大引起轩然大波。特鲁多当晚发表电视讲话"这不仅是对加拿大主权的侮辱,也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。加拿大是一个自豪的独立国家,将永远如此。"
特朗普所称的"2000亿美元补贴"缺乏任何数据支持。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美加贸易顺差为280亿美元,对美国有利。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玛丽亚·科恩指出"特朗普的数字完全是凭空捏造。实际上,美国从与加拿大的贸易中获益匪浅。"
这场贸易战对美国国内也造成了分裂。麦康奈尔在参议院发言中罕见地批评了特朗普的做法"我们不应该与最亲密的盟友发动贸易战。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。"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的乳制品加工商也发出抗议,他们依赖加拿大原料奶生产奶酪和黄油。
"我们工厂有40%的原料来自加拿大,"威斯康星州乳品加工商协会主席迈克尔·约翰逊"这些关税最终会伤害美国消费者和工人。"一项分析显示,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乳制品价格上涨15-20%,并危及边境地区近2万个工作岗位。
加拿大不仅没有屈服,反而加强了与欧盟和日本的贸易联系。3月22日,加拿大与欧盟签署了新的农产品贸易协议,欧盟承诺增加对加拿大乳制品的采购。特鲁多在布鲁塞尔表示"我们正在开拓新市场,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。"
特朗普的"第51州"言论在加拿大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民族主义情绪。多伦多、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爆发大规模抗议,数万人高举加拿大国旗,高喊"我们不是美国后院"。一项民调显示,特朗普言论后,加拿大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降至历史最低点,仅为34%。
魁北克分离主义情绪也重新抬头。魁北克党领导人保罗·圣皮埃尔利用这一机会重提独立公投"如果联邦政府无法保护我们免受美国侵害,魁北克或许应该寻求自己的道路。"
特朗普的贸易战策略暴露了其谈判方法的局限性。通过制造冲突、夸大事实和突然改变规则,他确实吸引了媒体注意力,但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反美情绪。加拿大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屈服,反而展现出令人意外的团结和韧性。
白宫内部,顾问们开始担忧这场贸易战的后果。一位白宫高级官员私下承认"总统低估了加拿大的反应。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场可能持续数年的消耗战,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合作。"
北美贸易战的阴云仍在蔓延。2025年春季,一场始于乳制品的贸易争端已演变成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暴。特朗普的"极限施压"策略能否成功,还是会像许多分析师预测的那样适得其反?答案或许要等到选民在2028年投票时才能揭晓。
